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理解與信任才是基礎”

——訪德國汽車經濟學專家杜登赫費爾

本報記者 劉 赫

2025年10月20日08: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不久前,德國汽車經濟學專家、波鴻汽車研究院院長費迪南德·杜登赫費爾在湖北武漢體驗了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駕駛過程平穩順暢,就像坐在飛毯上一樣,充滿未來感。”杜登赫費爾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這一體驗讓他對中國智能汽車產業刮目相看。

  此次訪華,杜登赫費爾走訪了湖北、廣東等地,體驗了中國智能出行和高科技企業的最新成果。他表示,中國自動駕駛企業的技術實力“令人驚嘆”。無論是交通信號燈識別,還是復雜路況下的平穩駕駛,都展現了中國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優勢。

  在深圳,杜登赫費爾參觀了華為總部。“這是一家獨一無二的公司,讓我印象深刻。”他說,在與華為員工深入交流的過程中,自己能夠感受到華為務實開放的企業文化和工作氛圍。在他看來,中國科技企業展現出的創新精神和前瞻布局,正是推動相關行業迅速崛起的重要力量。

  杜登赫費爾近年來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中國汽車產業已走在世界前列,引領全球汽車產業轉型。“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正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十分令人欽佩。”他說,“中國提出‘雙碳’目標,向電動汽車轉型就是信守這一承諾的體現。”

  杜登赫費爾強調,中國在動力電池產業上的突破具有全球意義。“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企業憑借創新和規模化發展,成為世界領先的電池供應商。寶馬、梅賽德斯—奔馳等德國車企正與之密切合作,提升其電動汽車的競爭力。”

  “憑借激光雷達、半導體和人工智能的協同發展,中國正構建起智能汽車的完整生態鏈。”杜登赫費爾坦言,“未來汽車產業的超級大腦將來自中國。”

  全德汽車俱樂部的報告指出,中國汽車在多項歐盟汽車安全測試中表現良好,電池技術成熟、續航裡程合理、制造質量優良。“中國汽車產業的成功得益於樹立長遠戰略,堅持‘長期主義’。”杜登赫費爾說,“這正是德國和歐盟應該學習借鑒的。”他指出,中企可以為歐方提供電池、自動駕駛等技術支持,歐方可以為中企提供提升底盤性能等方面的經驗,“歐中企業可將各自優勢整合,取得更大成果,這是明智的選擇。”

  杜登赫費爾表示,中國在免簽政策、市場開放等方面持續釋放積極信號,為歐洲企業拓展中國市場創造便利條件,“這將帶來更多合作機遇”。他直言,“在當前復雜的國際環境下,與中國同行將是歐洲汽車產業的巨大優勢。”他認為,“國際合作並無‘神奇公式’,理解與信任才是基礎。歐中加強合作,將鋪就一條汽車產業發展的‘黃金之路’。”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0日 03 版)

(責編:彭曉玲、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