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深度觀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對浙江省安吉縣綠色金融發展的調研

本報記者 吳秋余

2025年10月20日09: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安吉農商銀行余村綠色支行定制“雙碳”智慧樓宇改造方案,支持建設屋頂光伏站點。圖為該行工作人員介紹屋頂光伏情況。
  劉萬海攝

  中國建設銀行浙江湖州安吉支行工作人員在茶園走訪,向茶葉種植戶(中)介紹金融產品。
  王 鑫攝

  在綠色金融支持下,安吉縣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圖為安吉城區景色。
  殷興華攝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發展綠色金融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

  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位於首批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內。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下,這裡的金融機構加快產品和服務創新步伐,加大對生態保護、綠色產業的支持力度,讓金融“活水”持續滋養綠水青山。

  一筆綠色貸款,帶活一方經濟,富了一方百姓,正是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生動寫照。

  老盛的“舍得”——

  “兩山白茶貸”助力茶產業綠色環保發展

  “茶聖陸羽在《茶經》中盛贊的湖州一帶的茶葉便生長於此。看右手邊的茶山上種的,就是安吉白茶,成就了‘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的佳話。”浙江安吉西苕溪旅游航線上,導游小金熱情地向游客介紹。

  在溪龍鄉黃杜村茶農盛時衛看來,把茶園管護好,不僅是環境變好了,最大的好處是茶葉品質更高了。“去年我們家最大的變化,就是茶園用了有機肥。”盛時衛說。

  從過去便宜廉價的無機肥,到綠色環保的有機肥,老盛舍得投入,帶來的不僅是茶葉品質提升、價格上漲,還讓土壤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過多、過頻使用化學肥料,會讓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結構變差,土壤養分失衡,特別是鉀肥與銨態氮類肥的使用,會破壞土壤團粒結構,影響微生物活性,導致土壤板結。”盛時衛說,如今,大家環保意識增強了,更願意為高品質產品和好環境買單。

  不過,從靠經驗種茶到科學種茶,意味著成本的增加,必須要舍得投入。“用有機肥一畝茶山要多花300元,農商行及時幫忙,給我貸了20萬元‘兩山白茶貸’。”盛時衛說。

  老盛所說的“兩山白茶貸”,是浙江農商聯合銀行轄內安吉農商銀行專為安吉白茶農戶量身定制的信貸產品,通過明確綠色標准、實施利率傾斜,實現綠色信貸精准投放。“我們不僅是看到了茶葉的經濟價值,還有長遠的考慮,希望引導茶農茶企保護環境。”安吉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陶成斌告訴記者。

  盛時衛把貸來的錢全部用於購買有機肥,開採后鮮葉萌發整齊度、持嫩性、產量都提高不少,泡起來香氣扑鼻,喝起來滿口清甜。原本600元一斤的價格,被客商加到了700元,每年增收10多萬元。

  今年,盛時衛准備大干一場。他計劃擴建茶廠,向茶產業鏈深加工邁進。面臨資金短缺時,安吉農商銀行又給他新增了80萬元“綠色工廠貸”。

  像這樣的綠色貸款,安吉農商銀行也很“舍得”。“我們在設計‘綠色工廠貸’時,把保護環境納入准入因子,並根據綠色星級實行差異化貸款利率定價,五星級‘綠色工廠’在原有利率基礎上可下降30個基點。”安吉農商銀行綠色金融事業部總經理蔣靜雯說。

  去年以來,浙江農商聯合銀行指導系統內行社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綠色金融大文章作為服務國家“雙碳”戰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積極支持綠色經濟發展,特別是針對綠色生產、綠色轉型、綠色服務等方面普惠主體的資金需求、生產周期、資金回籠等產業特征,構建差異化的綠色普惠產品適配方案。

  綠色金融的創新還在進行中。

  今年初,浙江首筆“氣候生態產品價值影響(VEP)氣候貸”落地安吉,由中國建設銀行浙江湖州安吉支行向溪龍鄉安吉鳳尚奕白茶業有限公司授信210萬元。

  這是一種將貸款條件、利率、期限等要素與企業的綠色發展緊密挂鉤的新型金融產品,由安吉縣氣象局聯合縣金融發展服務中心、經濟和信息化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安吉監管支局共同發起。“‘氣候貸’旨在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同時,引導企業注重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助力縣域經濟實現綠色轉型。”安吉縣氣象局副局長尹浩說。

  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2024年,在綠色金融支持下,安吉白茶種植面積達到20.06萬畝,種植戶1.7萬余戶,全產業鏈產值達68.45億元,並連續15年入圍茶葉區域品牌價值全國十強。

  不僅如此,金融機構還通過綠色貸款支持當地建起了茶博園,打造集安吉白茶生產、茶科技研發、茶技術推廣、茶品牌展示、茶文化傳播為一體的生態農業文旅度假綜合體。

  目前,安吉白茶已經實現從單純的茶種植向茶精深加工再到茶文化休閑的延伸,形成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良好態勢。

  小程的“意外”——

  “生態修復貸”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路徑

  一杯咖啡,配一汪心形湖水,多個“出片”點位……置身安吉梅溪鎮紅廟村“深藍計劃”的優美風景裡,很難想象到,5年前這裡還是一座廢棄礦坑。

  生態旅游,安吉的又一張“金名片”。這裡雖然沒有名勝古跡,卻憑借優美的環境讓各地游客絡繹不絕。2024年,安吉縣接待游客3402.1萬人次,旅游總收入475.6億元,蟬聯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第一名。

  近年來,隨著新消費群體的涌現,安吉在好風景裡布局好經濟,綠水青山間不斷涌現“咖啡+”“露營+”文旅新業態,新一輪生態修復蝶變潮也隨之興起,“深藍計劃”就是其中之一。

  “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這份美。”作為土生土長的安吉人,90后農創客程鑠欽對這裡的好風景情有獨鐘,他果斷辭掉了小學老師的工作,與當地幾名大學生創客一起將這個礦坑改造為“深藍計劃”咖啡館。

  “誰會到那麼偏的地方喝一杯咖啡?”最初,村裡人滿是不解,覺得已經廢棄10多年的礦坑,毫無改造價值。

  比起人們的不理解,更大的難題是資金。經梅溪鎮政府估算,僅收回礦坑所有礦權、明晰產權就需要花費近5000萬元,加上后期安全管理、開發利用,資金存在巨大缺口。程鑠欽希望找銀行貸款,但一個廢棄的礦坑,在傳統信貸模式下很難滿足融資需求。

  “當時項目沒有抵押物,銀行內部意見有分歧,不少人對‘深藍計劃’的未來發展充滿了擔憂。”安吉農商銀行行長曹治中說。

  用傳統眼光看,“深藍計劃”很難符合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要求,但用綠色發展的眼光看,“深藍計劃”所具有的生態價值,符合綠色金融的支持方向,也是項目真正的價值所在。

  在國家綠色金融政策支持下,安吉農商銀行突破傳統融資模式限制,自主設計推出了“生態修復貸”,為礦山生態修復等項目提供“融資+融智”的綜合金融服務,一方面以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為基礎,向紅廟經濟合作社授信700萬元﹔另一方面,以特色產業運營為支撐,向程鑠欽創辦的浙江深藍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授信1000萬元。與此同時,農業銀行安吉縣支行也通過“惠農E貸”提供了資金支持。

  曹治中告訴記者,“生態修復貸”的設計思路,就是以區域綜合開發為載體,把收益性差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收益較好的關聯產業相融合,涵養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

  微改造、精提升,保留工業遺存、新建觀景平台,在綠色金融支持下,一個以礦坑為基礎打造的“深藍計劃”景區在網上迅速走紅。

  如今,“深藍計劃”已成為長三角地區有名的網紅打卡點,最多一天售出了8818杯咖啡,帶動當地村民百余人再就業,紅廟村的年集體經營性收入增加100多萬元。“最初只是想著好風景不能浪費,沒想到居然意外給村裡帶來這麼大人氣和收入。”程鑠欽說。

  “生態修復貸”解決了廢棄礦山等修復治理和基礎建設的資金問題,形成“生長式”的生態綜合治理模式。“現在看綠色金融創新發展之路潛力無限,我們會堅定走下去。”曹治中說,截至2025年9月末,該行已助力全縣14處廢棄礦坑、廢舊廠房修復整治,投放“生態修復貸”金額超6000萬元。

  綠色金融給了小程前行的底氣。去年底,“閑不住”的程鑠欽又開始了二次創業,“深藍計劃”2.0版本——“深藍公園”開啟,“我們准備把一個廢棄垃圾場藝術化改造成包括森林劇場、青年書店等10多種業態的旅游聚集地。”

  守住綠水青山,捧上金山銀山。在“兩山”理念指引下,安吉加快了綠色金融發展腳步。去年3月,全國首單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交易在安吉縣章村鎮簽約,“企業拿下流域經營權要先付3000多萬元,還要投入修復資金,壓力不小。”安吉農商銀行客戶經理朱超杰回憶說,當時銀行推出“水權貸”,以流域3.2億元的生態價值為依據,給企業授信1000萬元,“相當於讓‘綠水’當了抵押物”。

  這筆綠色貸款背后,是一套精密的“生態會計體系”支撐。2024年3月,安吉發布《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研究報告》,給全縣38個小流域定了“身價”——總價值33.2億元。

  在綠色金融支持下,安吉縣加速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路徑,創新實踐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機制,實現了固一方水土、促一方發展、富一方百姓的有機銜接。

  國富的“驚喜”——

  “兩山綠幣”讓生態文明建設激勵舉措看得見、摸得著

  漫步浙江安吉余村,竹林搖曳、溪水叮咚,目光所及皆是濃濃綠意。

  屋頂光伏發電、辦公無紙化運營、“碳中和”宣教中心……安吉農商銀行余村綠色支行裡,處處透著“綠”。這裡是全國首個地方法人銀行自身運營的“碳中和”網點,這裡的屋頂每年可再生能源發電6.8萬千瓦時,其中余電上網2.5萬千瓦時,總計減排二氧化碳超30噸。

  “除了高標准推動網點綠色建設,我們還將綠色低碳理念融入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該支行行長陳煜斌說,“支行倡導員工開展低碳辦公、垃圾分類,還實行拼車制度,鼓勵低碳出行。”

  正在這裡辦業務的余村村民牟國富,展示著自己手機銀行裡的“兩山綠幣”,給大家講起自己貸款的經歷。

  今年開春后,牟國富盤算著把自家經營的民宿重新翻修做精品民宿,就到安吉農商銀行余村綠色支行申請貸款。經測算,牟國富隻有40萬元信用貸款額度,離解決資金問題還缺10萬元。

  在支行客戶經理提醒下,牟國富查看了自己賬戶裡的“兩山綠幣”,發現自己平時的綠色出行、垃圾分類、綠色支付等綠色低碳行為,已經積累了1000多個“兩山綠幣”。憑借這些“兩山綠幣”,牟國富成功兌換了貸款增信提額、利率優惠等金融服務,“不僅額度足夠用了,利率還低了不少。”

  如今,改造后的民宿煥然一新,“我們這裡環境優美,游客喜歡欣賞自然風光、品嘗鄉味土菜,現在裝修后的民宿設施更齊全,旁邊還建有游泳池、咖啡館,訂單已經排到了10月底。”老牟對未來充滿信心。

  早在2019年,安吉農商銀行就推出了“兩山綠幣”體系,通過採集居民日常生活中關聯的氣候環境碳減排數據,按照相應規則換算成綠色行為積分,賦予居民金融增值、民生優享、權益兌換等場景服務。

  不僅貸款時用得上,“兩山綠幣”還能當錢花。在安吉縣城的超市裡,居民陳女士買完菜,用手機掃了掃收款碼,“扣了5個‘兩山綠幣’,平時多積攢點,能省下不少錢”。

  目前,安吉全縣有25萬人擁有“兩山綠幣”,累計兌換的優惠和禮品價值超300萬元,綠色理念和行動已蔚然成風。“通過‘兩山綠幣’的轉化,我們把無形的生產生活行為變成有形的綠色積分,用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激勵舉措,助推生態文明建設。”陶成斌說。

  從理念到實踐,安吉的綠色金融創新正在更大范圍推廣開來。

  去年,浙江農商聯合銀行印發《綠色金融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24—2028年)》,在全系統內組織開展綠色金融行動,專項開發“綠惠通”“綠轉通”“綠權通”3款專屬綠色普惠信貸產品,創新推出碳金融和碳減排貸款系列產品,在全系統實現多項碳金融“零”的突破。

  數據顯示,近10年來,浙江綠色貸款年均增速達28.81%,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增速16.05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浙江碳減排貸款累計發放791.2億元,帶動碳減排約1145.8萬噸,紡織業、農業轉型貸款超70億元,生物多樣性金融試點經驗獲國際關注。

  金融落筆處,綠意盎然時。從護好綠水青山到做大金山銀山,金融助力綠色發展的故事不斷演繹,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為綠色低碳發展注入強勁動能,繪就了一幅幅美麗中國的生態畫卷。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0日 18 版)

(責編:任佳暉、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