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十四五”時期,中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認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積極培育和壯大綠色生產力,為全球生態治理和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方案、中國力量,也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注入不竭動力。
“展現出‘說到做到’的現代化治理能力”
2024年,中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比2020年下降16.3%,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比2020年上升2.4個百分點﹔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首次超過90%﹔全國森林覆蓋率比2020年提高約2個百分點,成為增綠最多最快的國家。人民群眾生態環境滿意度連續4年超過90%。
“近年來,中國生態環境更宜居,綠色福祉惠及普通民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清晰可見、觸動人心的發展圖景。”長期在華工作的巴西《論壇》雜志撰稿人拉斐爾·澤爾貝托曾走訪中國新疆、內蒙古等地,對中國“十四五”時期的生態治理成就感受深刻,“中國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績,展現出‘說到做到’的現代化治理能力”。
斯裡蘭卡林業局局長尼尚塔·埃迪裡辛格日前來華參加生態研修班,在浙江安吉余村看到滿山蒼翠竹海,游人絡繹不絕。“我了解到‘兩山’理念如何指引一個村庄實現華麗蛻變,認識到這一理念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的引領作用。”埃迪裡辛格表示,中國的綠色發展成就絕非偶然,而是得益於中國將環境、經濟與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的整體思路,“這種兼顧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協同模式,指引中國走向更可持續、更具韌性的未來”。
“塞罕壩林場幾代人艱苦奮斗,將荒原變成百萬畝林海﹔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造就萬千美麗鄉村、造福萬千農民群眾。中國正在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為破解全球生態和發展難題指明方向。”長期關注中國綠色發展的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歷史檔案傳播辦公室主任庫伊特拉瓦·阿爾坎塔拉表示,“十四五”時期,中國踐行綠色發展的新理念,從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大力推進綠色轉型,為各國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顯著提升了清潔能源技術的可及性、可負擔性”
“十四五”時期,中國構建起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2024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3.46萬億千瓦時,約為“十三五”末的1.6倍﹔建成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充電網絡,每5輛電動汽車就有2個充電樁﹔新型儲能規模躍居世界第一,新能源專利數佔全球四成以上,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10年保持全球第一……中國綠色發展質量更高、新意更足,助力全球綠色低碳轉型。
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丘陵起伏,風機在橙色花海間矗立,風電葉片緩緩轉動。這裡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高原山地百萬千瓦風電基地——錦屏西風電項目。近日到該項目調研的巴林《國家報》記者阿卜杜勒拉蘇爾·赫杰爾表示,在絕美的自然風光中,中國綠電生產跑出“加速度”。“‘十四五’時期,中國全社會用電量中每3度電就有1度綠電,中國走出了一條發展和治理並重的變革之路,實現了生態保護和經濟增長雙贏。”
巴基斯坦亞洲生態文明研究與發展研究所首席執行官沙基爾·拉邁認為,中國高度重視綠色創新、積極培育綠色生產力,“難能可貴的是,中國綠色創新既造福本國,也惠及世界”。
肯尼亞非洲政策研究所中非中心執行主任丹尼斯·穆內內表示,中國在自身能源轉型過程中形成大量創新成果,並向資金短缺、技術和能力建設滯后的發展中國家推廣,中國是這些國家共建可持續未來的可信賴伙伴。
在阿聯酋,中國企業搭建的零能耗降溫系統,使建筑能耗降低70%,迪拜市政部門將其納入“2050淨零城市”戰略﹔在南非,中國企業承建的紅石100兆瓦塔式熔鹽光熱電站項目是當地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每年能提供約480吉瓦時的清潔電力﹔在基裡巴斯,“光伏+直飲水”智慧能源項目,為當地民生改善和新能源開發提供創新性解決方案……“十四五”時期,中國積極深化國際綠色合作,目前已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綠色能源項目建設,為實現包容普惠的全球綠色發展作出貢獻。
10年來,中國推動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成本分別下降超過60%和80%,“十四五”時期出口風電和光伏產品累計為其他國家減少碳排放約41億噸。“中國向其他國家提供相關服務和支持,顯著提升了清潔能源技術的可及性、可負擔性。”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表示。
“以實際行動引領全球生態治理和可持續發展”
9月24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發表視頻致辭,宣布中國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目標。這是中國首次提出碳達峰階段后全經濟范圍、全溫室氣體淨排放下降等一攬子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系統性構建了涵蓋能源和產業轉型、政策工具創新等多維度指標的行動綱領,標志著中國邁入了更加系統全面的低碳韌性發展新征程,並將為《巴黎協定》長期目標實現作出積極貢獻。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埃裡克·索爾海姆表示,中國在綠色發展與綠色環保領域的實踐創新與全球示范效應,為世界綠色轉型提供關鍵動能。
中國扎實推進“雙碳”目標落實,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並穩定運行﹔繼續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等多邊平台發揮引領作用,推動落實《巴黎協定》﹔成功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推動達成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啟動並運行“昆明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融資,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中國展現大國擔當,始終以實際行動引領全球生態治理和可持續發展。”泰國泰中“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倫·披差翁帕迪表示。
南非開普半島商會主席法爾哈娜·帕魯克表示,中國通過項目共建、技術培訓、能力建設、綠色融資等方式,積極同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全球南方國家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合作。
比利時前首相伊夫·萊特姆表示,全球綠色合作至關重要,中國不僅致力於國內綠色發展,更推動凝聚全球綠色發展合力,為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貢獻力量。
(本報北京、裡約熱內盧、墨西哥城、迪拜、曼谷、約翰內斯堡、內羅畢、柏林10月20日電 記者陳熙芮、陳一鳴、謝佳寧、管克江、張矜若、鄒鬆、黃煒鑫、劉仲華)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1日 03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